▲圖說:安坑行政大樓
安坑藏有一個會呼吸的綠色建築,安坑行政大樓在今年也有獲得內政部頒發的綠建築標章殊榮喔。
什麼是綠建築(Green Building)呢? 是指在建築設計、建造、維護過程中,注重環境保護、資源節約和能源效率的建築,除了建設以外,更要去思考人造物與自然生態的共存,所以在設計時會特別去強調採用可持續性設計理念,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,並提高居住者的健康與舒適度。所以建築師設計安坑行政大樓時,在關注建築外觀和結構之外,還強調在建築的各個階段中,如何去運用環保技術和材料來用最大限度的減少能量的消耗、降低污染排放、節約水資源和提高資源回收利用,充分實踐永續環保的一種概念。
綠建築標章總共分為9大指標,分別是(1)綠化量(2) 基地保水(3) 水資源(4) 日常節能(5) 二氧化碳減量(6) 廢棄物減量(7) 污水垃圾改善(8) 生物多樣性(9) 室內環境。如果要通過評定取得「 綠建築標章 」或「 候選綠建築證書 」,至少須取得四項指標,包括「 日常節能 」及「 水資源 」等二項必要指標。
工頭就先從「綠化量指標」來介紹,綠化量是利用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以及屋頂、陽台、外牆、人工地盤上之覆土層來栽種各類植物的方式。透過這些植物來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,淨化空氣以及維護生態環境,就像台「空氣清淨機」,兼具實用與美觀。
要把這些植栽放入建物當中,建築師首先需要計算有關綠建築覆土深度,「覆土深度」是指在建築物或相關設施上進行綠化時,土壤層的厚度。是為植物鋪好舒適的「床墊」,所以每個植物需要的床墊厚度也都不一樣呢!土壤厚度會影響到植物根系能夠生長多深,因此要有適合的深度,植物的四肢才能舒舒服服地展開,吸收養分茁壯成長。(喬木類為1.0m以上,灌木及蔓藤為0.5m以上,花圃及草地為0.3m以上。)
這些鋪蓋的土壤除了充當植物的床墊,對建築的結構保護也具有深遠的影響,是一種天然的隔熱層,能有效減少外界環境對建築物內部溫度的影響,另外對於聲音也有吸收和阻隔作用,所以在這都市裡也能降低噪音的分貝。因為覆土層能吸收並調節雨水或濕氣,減少其直接接觸建築表面,降低混凝土或其他材料被水侵蝕的風險,所以能防止水分侵蝕。加上有了這層覆土,建物就不容易受到陽光、紫外線和機械損傷,延長其使用壽命,增強建築的耐久性,減少維修成本,延長建築物的整體壽命。
覆土層就像建築的「全能管家」,為建築鋪上一層會保暖、會降噪、還會保護結構的「魔法地毯」,建築變得涼爽安靜,還能延年益壽。綠建築像一個與自然對話的智慧建物,讓我們居住的環境充滿生機,為城市注入綠意。安坑行政大樓的成功,也是綠建築理念落地的絕佳範例。
▲圖說:行政大樓喬木綠化
▲圖說:植栽前進行覆土
▲圖說:安坑行政大樓植栽一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