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圖說:「新北環狀線秀朗橋站捷運開發案」工地內吃廚餘的黑水虻(自攝於「新北環狀線秀朗橋站捷運開發案」工地現場)
其實這個小黑蟲叫做「黑水虻」,牠是分解廚餘建立生物循環再生系統,實現廚於零廢棄的小幫手,以下就來介紹一下這位厲害的「黑水虻」吧!
消滅廚餘的黑科技!工地運用黑水虻消化厨餘後所產生的有機肥進行再生利用,循環回歸到專為外籍移工設置的友善農場,供移工自行種植照料,在上千隻黑水虻的飼養箱中,消化厨餘速度是非常驚人的,通常下料後隔天早上已看不到廚餘。
▲圖說:黑水虻的一生(來源: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官網 、上下游News&Market官網新聞)
黑水虻是一種雙翅目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蟲,其幼蟲在自然界以廚餘、動物糞便、動植物屍體等腐爛有機物為食,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;除了分解,牠的幼蟲是很好的蛋白質,可以餵食給雞豬等動物,徹底完成生態循環。
黑水虻的卵期約為3~4天,幼蟲期則有14~18天左右,經過蛹期的黑水虻便會羽化為成蟲,成蟲黑水虻僅剩5~9天左右的生命,羽化之後的黑水虻不再進食,僅靠「水」維繫生命,這時牠唯一的工作就是交配、產卵。
▲圖說:黑水虻循環系統(來源: 循環台灣基金會官網、巨獸科技官網)
通過黑水虻循環,創造廢棄物的價值,達到可持續供應永續的蛋白質,並大幅減少碳排放。
環境面:幼蟲到成蟲階段大概可以吃掉自己體重一百倍的有機廢棄物,一隻大概就能吃二到三公斤的量。傳統廚餘處理方式多送至焚化爐焚燒、掩埋,每噸廚餘經過燃燒平均會產生600公斤的碳排放,透過掩埋處理也會產生約200公斤的碳排放。透過「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」(BIO-BSF System) 1噸的廚餘約可供300公斤的黑水虻幼蟲生長,黑水虻成長過程約只會產生12公斤的碳排。
經濟面:尋找大型食品公司、連鎖餐廳廚餘等管道配合,或是將黑水虻產出的昆蟲蛋白媒合販售給飼料業者,以及將排泄物和具豐富蛋白質的黑水虻幼蟲售予農畜業個人戶。如此一來,過往飼料所需要的大豆、玉米不必從海外進口,不只可以做到在地化,更能減少原物料、油價、運價對產業的衝擊,甚至當減少大豆、玉米的使用,也能減少海外樹林砍伐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