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圖說:輕鐵軌道與公路車輛共用的大興南站(來源:Google Map)
香港輕鐵運行於屯門及元朗地區,自上世紀末開始興建並逐步通車,主要為該地區的居民提供至地鐵站的接駁服務。在其眾多路線中,多數採用B型路權在地面運行,只有在部分車流量多又複雜的路口採用A型路權的高架方式穿越並讓路線交錯。然而,在大興站附近,因為無額外土地,因此輕鐵軌道與道路共用空間,輕鐵電車與汽機車一同行駛在道路上形成C型路權。
輕鐵在此路段採雙線設計,其中一線採用C型路權,大興南站與北站更直接設置在C型路權上,當輕鐵電車停靠時,汽機車依然須遵守道路標線,當禁止變換車道時,就必須停等於輕鐵電車後方。
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輕鐵在此處的路口號誌系統設計相當巧妙。雖然是採用優先號誌系統,但平常並不會顯示輕鐵通行號誌。當輕鐵接近路口時,該系統才會顯示輕鐵號誌及對應的車道號誌,確保輕鐵順暢通過。這種設計在大多數時間內保障道路車輛與輕鐵之間無衝突,只在必要時才擋下會與輕鐵衝突的車流,減輕對道路的衝擊與衝突的可能,讓輕鐵與道路車輛能夠共存於同一環境中。
借鑑香港輕鐵案例反饋至國內目前正在推動的淡海輕軌第二期路網,同樣為受限於道路路幅不足之情況而採用C型路權,交通管制盡可能貼近國內駕駛習慣,以及培養用路人與輕軌共用道路之習慣,是未來必須面對且值得向國外學習的地方。
▲圖說:大興北站與南站間路口號誌運作機制(來源:Google Map與「輕軌系統優先號誌選擇探討及輕軌C型路權對道路容量影響評估」委託研究案整理)